格林童話原本是有一點不適合小孩子看的
是之後有人改了一下才變成現今的這種
而最近是出了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版本
而且這是一系列的書,還有很多種喔
格林兄弟雅各(一七八五~一八六三)和威廉(一七八六~一八五九)生於德國的維爾賀爾姆市,是當地行政司法宮之子。
在父親于一七九六年病逝後,一家生活便陷入困頓,不過兩兄弟仍舊努力向學,以極優秀的成績從名校馬爾布魯克大學畢業,之後任教于哥廷根以及柏林大學,並趁工作之餘陸續出版了《德意志文法》、《德意志法律古事志》等書。
由格林兄弟所出版的《格林童話集》,最初刊行於西元一八一二年的耶誕節,此時距離德國遭到拿破崙佔領的悲劇只有六年。
於是,在德國這段悲慘時期所產生的追求失去烏托邦的熱情,以及期望德意志民族統一的願望,遂成為他們的創作原動力。
格林兄弟認為,因為德國眾多城邦的無法團結,才會引來拿破崙的侵略,而德意志民族的統一,則必須先從語言文化的統一開始。
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的這段期間,正是德國文化的鼎盛時期;在文學界有歌德、席勒,哲學界有康得,音樂界有莫劄特、貝多芬、海頓。
在濃厚的民族意識薰陶下,民眾逐漸對日爾曼民族的歷史、神話、傳說,乃至於鄉野故事感到興趣,而格林童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。
一八一二年出版的第一版,其銷售情況相當不錯,之後遂陸續推出了第二版(一八一九年)、第三版(一八三七年)、第四版(一八四○年)、第五版(一八四三年)、第六版(一八五○年),一直到第七版(一八五七年)也就是格林兄弟生前的最後一版;過去國外翻譯引介的版本,多半都以第七版為主。
但是,在出版同業和書評家眼中,原本的《格林童話》是個“母親念給女兒聽時,會不由得羞愧臉紅的故事集”。
因此,格林兄弟遂于日後再版這部童話時,做了不少的刪改;尤其是最引人爭議的性交、懷孕、近親相奸等情節,更是徹底的加以刪除。
而如今,拜童話再省思的熱潮之便,童話故事被重新賦予了新的生命。
雖然各家學派都以不同的角度來剖析童話故事,不過,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應該算是“精神分析”的層面。
舉例來說,根據布爾諾·貝提罕的解釋,“白雪公主”與後母之間的爭執是起源於母女都想佔有父親的伊底帕斯情結。
而在卡爾·海因茲·馬雷的分析中,“藍鬍子”交給妃子的那把不能隨意闖人的門的鑰匙,其實是一把具有“貞操帶”意涵的鑰匙。
除了精神分析之外,男一種盛極一時的分析法是“歷史面的解析”。
舉例來說,故事中出現後母、繼母的頻率極高,其實是反映了歐洲近世初期,每五名已婚男人便有一人失婚再娶的歷史事實。
至於“漢索與葛麗泰”故事中的“拋棄孩童”情節,也是反映當年因為饑饉無法糊口而導致的普遍現象。
因此,我們在參考過各家學者的不同分析之後,決定挖掘出“初版”《格林童話》之中的殘酷與現實,徹底解析深藏在童話故事裏的潛意識以及歷史背景,用新的解釋推出更為生動的《格林童話集》。
雖然無法嚴密界定,不過《格林童話》的故事舞臺多半是設定在十二~十八世紀的近代初期,這或許正是格林兄弟所想表達的特殊時代意涵吧?
其中一本:
本書是顛覆傳統格林童話的成人童話書,幼年看的格林童話,是一些美麗、浪漫的故事,但本書卻充滿人性的醜惡、貪懶面--白雪公主變成了驕傲自大的女孩,青蛙王子與公主結婚後變成怨偶,是非常有趣、另類的作品。
另類的現實童話
1812年的耶誕節,<格林童話>在德國出版後,銷售情況相當不錯,並慢慢成為全世界兒童必讀的經典之作。
而如今,拜童話再省思的熱潮之便,童話故事被重新賦予新的生命。雖然各家學派都以不同的角度來剖析童話故事,不過,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應該算是「精神分析」的層面。
舉例來說,根據布爾諾.貝提罕的解釋,「白雪公主」與後母之間的爭執是起源於母女都想佔有父親的伊底帕斯情節。而在卡爾.海因茲.馬雷的分析中,「藍鬍子」交給妃子的那把不能隨意闖入的門的鑰匙,其實是一把具有「貞操帶」意涵的鑰匙。
除了精神分析之外,另一種盛極一時的分析法是「歷史面的解析」。舉例來說,故事中出現後母、繼母的頻率極高,其實是反映了歐洲近世初期,每五名已婚男人便有一人失婚再娶的歷史事實。「至於漢索與葛麗泰」故事中的「拋棄孩童」情節,也是反映當年因為饑饉無法餬口而導致的普遍現象。
因此,作者在參考過各家學者的不同分析之後,決定挖掘出「初版」<格林童話>之中的殘酷與現實,徹底解析深藏在童話故事裡的潛意識以及歷史背景,用新的解釋推出更為生動的<格林童話集>。
本書是一本顛覆傳統格林童話的成人童話書,小時候看的格林童話,是一些美麗、浪漫的故事,但這本童話卻充滿了人性的醜惡、貪懶面,書中重新解析了六則「格林童話」,分別是「白雪公主」--女兒和生母之間的情愛糾葛;「灰姑娘」--母親留下的幸福之路;「青蛙王子」--改變女人心理的奇妙力量;「藍鬍子」--另一把禁忌的鑰匙;「睡美人」--讓公主沈睡的真正原因;「杜松樹」--傳統民間故事竟是這麼恐怖。全書可說是一本非常有趣、另類的作品。